您好,欢迎光临本店! [登录] [免费注册]
热门搜索: 股票 商品期货 期权 外汇 港股

帮助中心

新手上路
配送与支付
当前位置: 首页 > 投资知识 > 炒股数据的方法

炒股数据的方法

财富通数据中心 / 2020-10-23
[] [] []

        一个有效的交易体系,离不开三个层次,大盘、板块、个股。

        这三个层次是递进关系,也是相互印证的关系。只有这三个层次共振的时候,才是最好的赚钱机会。详细点说,只有在大盘有明确的趋势的时候,选择最强的主线板块,然后再选择主线的龙头,才是最佳的赚钱方式。

因此,我们的交易体系,一定要围绕这三个层次去搭建,要能客观的反映这三个层次的市场现实。同时,用“量价行为”分析,将这三个层次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也就是说,量价行为的分析,其实贯穿在大盘、板块和个股三个层次之中,这三个层次都要用到量价行为分析。

这里会有人质疑,如果不考虑大盘和板块,只考虑个股难道不行?这个当然也是可以的,但是对选股能力要求非常高,对容忍大盘弱势时候的回撤以及板块不在主线的时候的震荡,要求非常高。我以前做成长股投资的时候,就不考虑大盘和板块,专注于和个股一起成长,其结果就是经常随着大盘和板块的好坏上下做电梯,这是只看个股不考虑大盘和板块的弊端。

所以,一个好的交易体系,一定是可以反映大盘走势、跟随最强板块、捕捉龙头个股的。三者缺一,都不完美。

体系之所有称之为体系,是因为整合了交易的各个层面,单独拿出来拿一部分,都不能称为体系。因此,怎么将大盘、板块、个股三个层次,用量价行为整合起来,才是重点。整合的能力,和贯彻执行的能力,才是最终交易水平的体现。

我今天将我最近两年的实践,以及结合当前市场生态的变化,写一篇总结性的文章。概括起来,16个字:

大盘控仓,动量识方,逻辑要刚,量价为王。


一、大盘控仓

大盘好的时候,最容易赚钱。大盘差的时候,只有极少个股能逆势走独立行情。逆势做交易,成功的概率会大大降低。所以,分析大盘,确定大盘是不是适合做交易,应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分析大盘,必须明确一个原则:对于大盘来讲,并非是所有的K线都有意义,不能陷入每个细枝末节,只需分析关键位置的关键K线即可。如果太在意细节,不仅仅会让自己非常累,还容易让自己丢失格局,赚不到大钱。

基于这个原则,分析大盘的核心,是判断当下的趋势和位置。任务只有两个:

1、识别当前大盘处于什么趋势中。是上升趋势,还是下降趋势,还是区间震荡。什么样的趋势,选择什么样的策略。

2、识别当前大盘处于趋势的哪个位置。是处于上述趋势的开始、中段还是结束。

把趋势和位置结合起来判断,确定策略和仓位,便于我们在概率对我们有利的时候重仓,在概率对我们不利的时候轻仓。

可以满仓的几个位置:

1、上升趋势的任何位置。

2、下降趋势出现底部反转信号,这是上升趋势的开始。换句话说,也就是底部转折点,尤其是极度地量后的放量K线。这时候满仓风险最低。

3、区间震荡,在区间底部获得支撑的时候。

必须控制仓位的几个位置:

1、下降趋势的任何位置。

2、上升趋势的顶部逆转信号,这是下跌趋势的开始,尤其是在加速后,出现放量滞涨、阴吞阳、三低等信号。

3、区间震荡,向下跌破区间的时候。

总结下来,大盘对于我们的作用,其实只有一个,就是“回避主跌”,上面讲的三个必须控制仓位的位置,都是容易发生主跌的位置。除了以上几种情况外,都不是关键位置,都可以重个股轻大盘。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人喜欢在大盘大跌后卖出,这是内心恐惧导致的情绪化的表现。其实大盘大跌后减仓非常容易卖在短期底部位置。从量价原理分析,大跌是快速释放供应的行为,该卖的都卖出了,供需格局的天平自然就向需求占优倾斜。回顾历史K线,你会发现,这种量价原理是站得住脚的,一般大阴线后都有反抽。所以,即便是离场,不是在大跌时,而是在大跌后的无力反抽中。如果反抽有力,说明需求强劲,则没必要离场了。当然,这里也有例外,就是如果大跌发生在加速上涨后,则要果断离场。而发生在调整了很久后的大跌,往往是是见底信号。

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都容易,难点在于区间震荡。当大盘处于区间震荡的时候,说明多空均衡,供需双方都没有足够的力量带领股价离开区间。区间震荡最好是休息,至少要减少交易频率,这个阶段最容易亏钱。如果非要买入,要选择在区间底部出现止跌信号的时候以及成功突破区间顶部的时候,也就是我一直讲的“买两头”。区间的两头是关键位置。区间震荡中,买点不能用突破,而是用回踩买点,因为假突破是常态。 反复几次假突破,会导致大亏。

以上就是大盘控仓,将仓位和趋势、位置结合起来。

趋势怎么判断?每个人都不一样,比如可以用均线,就拿20日线来讲,你可以只要不破20日线,就认为是上升趋势,破了就控制仓位。也可以用新高、趋势线、支撑位去判断趋势是不是结束,原理都是一样的。

位置怎么判断?当然就是用量价行为,尤其是关键位置的量价行为,后面会讲到。

至于仓位控制在几成,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资金量不同、承担风险的能力不同,所以没有标准答案。


二、动量识方

如果大盘符合做多条件,进入第二步,用动量模型识别市场主线方向。

这个是我过去两年最主要的实践,也是我写文章和讲的最多的。根据实践经验,除非是主线快速切换的弱势市场,其余时候,动量模型能准确的识别市场的最强主线。

我的动量模型已经迭代到第8个版本了。近期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动量主线切换快,持续性不够,所以,对动量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近期容易一进入动量榜,就到了板块行情的末期,有些滞后。我近期主要是在解决信号滞后的问题,目前新的版本已经试行了一个月,效果良好,会更加准确的反应市场变化。举个例子来讲,按照我过去的动量模型,很难准确快速的识别到食品这个板块,但是如果用新的模型,会快速反应到食品板块的强势。

其实无论怎么调整指标,都没有脱离动量的原理。动量的原理是什么?就是识别和跟随市场的最强主线,选择市场的选择。不要让自己的跟踪太复杂,不要让自己的思想太复杂,也不能有太多的线头,其实核心是反映主线板块。因为今天不是单纯的写动量的,这里就不展开讲了。动量主线,会在我每天的交易笔记里面更新和分析。

观察我今年以来的动量模型的表现,其实大部分情况下,还是反映了市场的事实,捕捉到了最强方向的,只不过近期环境比较特殊而已。其实核心问题,不是指标怎么调整,而是自己能不能做到完全的空杯跟随,这个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否则,识别到了也是毫无用处。

所以,我重新整理了下思路,剔除杂念,明确几点:

1、应该客观的反映市场的现实,跟随市场现实。动量识别到的板块,就是市场最强,无论你如何否认,这都是事实。因此,优先选择动量居前的板块。

2、不能多种策略并行,有时候会让自己很乱。比如,我有动量模式,也有反转模式,两种模式有时候会让人混淆。在明明退出动量榜的时候,你总是想等着底部的反转,就容易陷入被动。

3、所以,要适度放弃底部的利润,如果真的很强,就进入动量榜单了。进入动量榜,再关注不迟,否则弱势震荡,消耗巨大的时间成本。

4、如果板块调整,不能猜测什么时候调整结束,而是应该等待结束的信号出来,也就是说,即便是买底部反转,一定要等反转信号出来,而不是提前潜伏等待。在调整中提前潜伏的成本巨大,哪怕是缩量了,只能说明供应萎缩,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调整结束。底部反转模式必须有清晰的需求出现才行。

5、动量板块不清晰、快速切换、持续性不够的时候,往往都是大盘不好的时候,这个阶段应该休息为主,不要强行交易。

以上是关于“动量识方”的思考,识别到了不是关键,做到内心无我的空杯跟随才是关键。提醒自己,切记!


三、逻辑要刚

大盘符合做多条件,也识别到了最强主线,进入第三步,就是在主线里面选择有强大逻辑支撑的标的。

大逻辑才能赚大钱。其实不仅仅是个股,板块亦应如此。不必精准的定量分析,更重要的是通过四点对板块和个股定性分析:大风口、强逻辑、好赛道、超业绩。

如果动量主线线头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都做,也要用逻辑去筛选和剔除,保留关注逻辑最强、走势最强的板块,剔除一些逻辑支撑不够的板块和个股。

因为逻辑选择和分析这个东西,没办法定量,更多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所以,很容易陷入主观。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逻辑和走势要相互印证。最好的情况,就是已经进入动量榜,又有强大逻辑支撑,基本面又好,这就是最佳模式出现。

逻辑再强,也要得到市场验证才行。也就是说,你分析的板块和个股,哪怕是有非常强大的逻辑支撑,也要等市场证实才行,也要等进入动量榜、体现出强大的需求才行。

记住利弗莫尔讲的一句话:除非市场按照你的个人意见变化,否则个人意见一文不值。


四、量价为王

“量价行为”分析,贯穿以上各个步骤的始终,再怎么强调重要性,都不为过。

“量价行为”分析的本质,是确定供需格局的力量,无论是分析大盘、板块,还是个股,我们都要站在需求强劲的一方才行。

供需格局的力量,会通过三个要素体现出来,就是:价格、成交量、位置。这三个要素,融合了一切信息,包括我们知道的和不知道的。

关于量价分析,我每晚都有量价分析的直播,并且也写了很多教程,今天就不展开讲了,因为单独的量价,写10篇文章也写不完,这个是整个体系的核心,也是难点,所谓“量价为王”。感兴趣的伙伴,可以先移步去看这个合辑:

简放|3L交易体系必读核心教程合辑


以上就是“大盘控仓,动量识方,逻辑要刚,量价为王”,有先后顺序,顺序不能反。

 

我最近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以我们的能力,每年做三个30%的波段或者四个20%的波段,很难吗?

三个30%或者四个20%,结果就是翻倍。当然,这只是理想化的情况下。我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可能我们每个人都会做到过很多涨30%以上的个股,每年都会做很多,难点在于,我们总是做了很多无效交易,导致一些无谓的回撤。每年30%以上的波段机会,其实会出现非常多次,哪怕是最差的市场环境,也会出现很多次。

这里的核心是什么?是控制回撤。只有控制住回撤,复利的效果才最好。如何控制回撤?减少无效交易,只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候,精准一击。什么是天时地利人和?就是前面讲的,大盘、板块和个股这三个层次共振的时候。

这让我想到利弗莫尔的一段话,今天重温下:

交易不是每天要做的事情,那种认为随时都要交易的人,忽略了一个条件,就是,交易是需要理由的,而且是客观的,适当的理由。除了设法决定如何赚钱之外,交易者必须也设法避免亏钱。知道什么应该做,跟知道什么不应该做几乎一样重要。

事实上,如果我在开始交易前,肯定自己正确无误,我总是会赚钱。打败我的,是没有足够的头脑,坚持我擅长的游戏——也就是说,只有在前兆对我的操作有利,让我满意时才进场。做所有的事情都要讲时机,但是我不知道这一点。在华尔街,有这么多人根本不能算是大傻瓜,却遭到失败,原因正是这一点。傻瓜当中,有一种十足的傻瓜,他们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会做错事,但是有一种是股市傻瓜,这种人认为他们随时都要交易。

赚大钱要靠“等待”,一定要等到所有因素都对你有利的时机。在很多时候,我是持币观望,直到恰当的行情出现在面前。我后来的交易理论的一个关键是:只在关键点上进行交易。只要我有耐心,在关键点上进行交易,我就总能赚到钱。

 

以上是关于交易体系的系统性思考,也是一个阶段性的反思,其实以上好多地方,我自己并没有能够完全做到知行合一,这也是我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

我每年都会有3-4次这种系统性分析自己体系的时候,我经常讲,一个好的交易者,要诚实的面对自己,做到了就是做到了,没做到就是没做到,经常直面自己的内心,才能成长。投资和交易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认识市场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终点。

希望今天这篇系统性思考,承上启下,开启我再次进阶和升维的篇章。本文源自网络。